BOB·体育综合

当前位置: BOB·体育综合 > 正文 > 

    小时新闻:多个国家参会,浙科院举办“新文科背景下当代艺术设计国际会议会议”

    供稿单位 :       发布时间 : 2022-11-28 16:04


    11月26日,由浙江科技学院主办,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浙江省工业设计专业省级虚拟教研室承办的“新文科背景下当代艺术设计国际会议会议”在杭州召开,旨在探讨设计学科的当代发展。

    本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邀请了浙江省衢州第二中等专业学校、新疆理工学院的师生线上参会,吸引了国外师生的关注。

    会议通过虚拟教研室的平台,充分发挥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的教育资源,通过设计学科国际会议的研讨式教育援疆,强化教师教学技能与素养,提升受援学校专业建设的国际化水平,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与此同时,会议秉持“共同富裕教育先行”的理念,将新文科背景下设计学科的国际化教育方式、方法传输到26个山区县,以教育赋能的方式践行浙江“两个先行”奋斗目标。

    会议开幕式上,浙江科技学院副校长万健教授致欢迎词。他指出,当下设计学科的创新发展正处在全球化的新格局之中,面临多元融合、跨界创新的学科发展趋势,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设计学专业和学科要及时回应整个时代、国家和行业的新需求、新问题,开拓新的思路、迎接新的挑战,不断提升设计学科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推动设计学高质量发展、内涵式发展,提升协同育人的办学水平。

    会议上半场由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院长郑林欣教授主持。会上,7位教授先后发言,奉上一场丰厚的学术大餐。

    同济大学教授、教育部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林家阳以《突破思维边界 启迪教育未来》为题,认为在新文科的背景下,设计学科应该注强化实用型与应用型特点,综合考虑技术、大学与科学的三位一体性。

    在应用型大学建设上,他提出了四个向度:第一,符合科学发展的应用方向;第二,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机制;第三,对应社会需求的适配人才;第四,具有引擎功能的转化平台。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平面设计与工业设计系主任Tsailu Liu教授作了题为Liu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and Its Endeavors in Universal Design的报告。他认为,设计最重要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设计者的设计不是为自己设计,而是为他人设计。在为他人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应该重点考虑使用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认知能力、文化等。”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院校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吴小华聚焦《艺术·数字·设计——数字媒体背景下的跨界与交叉融合》,基于中国美术学院的设计学科的现状与未来,提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应服务于当今设计的观点,并对未来设计进行了探索。

    他以所在学校的创新学院为例,指出其正成为中国设计教育的改革实验场,促使设计与科技、商业、社会融合,采用了国际工作坊的模式且借助现代技术或方法,突破了原来设计学教育的壁垒。

    浙江科技学院教授卢艺舟、叶玲红、俞晓群、宋眉,先后作了题为《工业设计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进行时》《未来与当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跨界融合》《服装与服饰设计省一流专业建设情况汇报》《动画省一流专业建设规划和探索》的报告。

    卢艺舟教授认为从2000年创办专业开始到2021年,工业设计专业在发展中不断采取新的方法——双螺旋型项目教学体系、国际合作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入选教育部首批建设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省级虚拟教研室等。他指出,以往项目教学、课程育人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要通过“协同”“合作”“互动”,以真正培养出具有丰富实践能力、良好的工程素质、创新创业意识强、视野开阔的优秀复合型设计人才。

    叶玲红教授由“幸福人生”的话题为切入点,探讨了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核心问题。她认为,设计教育一方面要摆脱大数据的影响,一定要引导学生重视人文精神与关爱精神,比如搭建公益平台与关注弱势群体等;另一方面,新文科背景下的设计教育应打破原有的专业界限,去思考不同设计与体验之间的关系,并强调了未来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俞晓群教授、副院长围绕服装与服饰设计省一流专业建设进行了分析,回顾了服装与服饰专业的发展历程,认为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服装与服饰专业要注意高科技的运用。她指出,服装与服饰专业在各个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与探索,如企业化的实验实训、普及化的企业参与、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及项目教学等,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较为突出的是,“育人模式”成了服装与服饰专业的亮点,培养的人才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宋眉教授、副院长介绍了动画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办学条件、专业特色、“四维相生”育人模式与育人成果,同时从面向未来的视角,提出了对这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的展望:面向国家战略、供给侧改革、技术发展的产业生态,中国动画的崛起离不开优质内容资源、优质资本、高端技术、高水平人才,中国动画的创新离不开业态交集、生产集成、产业链创新,动画的文化特质更趋向多载体、跨媒介、多元性、兼容性、衍生性、全龄化等,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思政建设、专业发展,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有待每位教师不懈努力探索。

    在主题发言结束后,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施建祥教授、浙江大学楼程富教授与浙江科技学院监评中心(教发中心)主任陈红叶先后作了点评。施建祥教授提出了专业人才培养的三个问题与专业建设的三个建议。他认为,人才培养要解决三个问题,即跨学科、跨专业与跨界的培养问题,人文情怀、家国情怀问题与培养方案问题。对于专业建设,首先要将专业建立在优势学科上,其次要关注专业标准,最后则要制定好培养方案。他指出,如果专业建设没有实现一流学科、一流师资、一流课程、一流课堂、一流质量,那么它很难真正成为一流专业。

    浙江大学楼程富教授从一点感受和三个建议来作点评,肯定了作为二级学院的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能将国内外最顶尖的专家汇聚一起探讨学科专业建设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针对专业建设与发展,他提出了三个建议:第一,聚合资源,建立大平台;第二,优化培养方案体系;第三,注重课程思政。

    陈红叶主任的点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她认为艺术学院对学校发展十分重要,在“科技”的底色上增加了的艺术与人文色彩。其次,她对卢艺舟、叶玲红、俞晓群、宋眉四位教授的主题报告进行了点评,认为艺术设计要与工科充分融合,从中汲取一些有效方法,如大数据算法等。面对竞争,设计学教育也要分类发展,凝练特色,并且注重“通”“专”的培养。最后,她对专业建设提出了三个建议:强化教学理念导向,建构严谨科学的专业体系;强化专业监测,在教学改革上有的放矢;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效果。

    下半场由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副院长宋眉教授主持,5位国内教授与4位国外专家作了相关的报告。

    清华大学教授、美术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等院校设计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赵超作了题为《面向全球化的设计教育探索》的报告。

    他侧重全球化的设计教育话题,认为当下的设计学科面临着认知、美学、装饰等层面的挑战,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他指出,设计学科应该要处理好主体性问题,解决人和世界的交互方式,探索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设计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国社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郝凝辉作了题为《新学科专业目录下设计学类研究生教育思考》的报告,认为设计学科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始去“中心化”且逐渐朝智能化方向发展。当前,设计学类研究生教育存在重技术轻理念、重教学轻定位等问题,应该强化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使他们获得创新思维能力、研究思辨能力、学科认知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文学思养能力。

    浙江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院校设计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孙守迁作了题为《新场景和新产业催生设计学科的变革》的报告。设计学科一直处于变革的状态,当下设计学科不能再单一地强调创意,还要积极面对新场景、新语境、新生态,密切关注、呼应产业发展趋向,注重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更多地考虑其商业价值与实际应用场景。

    浙江科技学院教授、浙江省省级专家王春刚以《浅谈东西方珠宝首饰设计风格差异》为题,分析了中国和美国的珠宝首饰设计的区别。中国的珠宝首饰设计经过了20余年的发展,突破了过去只注重传统纹样的方式,寻找到了一条具有东方文化、美学与时尚融合的设计风格。他结合一些具体的设计案例,指出了不同国家的设计是有差异的,中国的珠宝首饰设计要学习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方法的同时,更要注重东方文化特色且追求高端性与创新性。他通过介绍G20峰会胸针设计,指出了在设计中融入文化元素、展现特色文化、实现民族情感认同的路径。

    浙江科技学院杨成教授作了题为《一流课程建设与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的报告。在融媒体时代,课堂逐渐发生变化,既带来了教学改革,又引发了新模式的探索。他明确指出,混合式教学正在成为当下教育的新常态。尤其是在新文科的背景下,一流课程的建设更应该注重教学方式革新,打破学科壁垒,探索一条具有新理念、新方向、新模式的道路,共同推进设计学教育的深度改革。

    意大利米兰新美术学院教授、科学总监Italo Rota作了题为NABA's Teaching Features的报告。他指出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即边做边学、边学边教。NABA的教育实际上有一个很好的结构,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学科知识的良好环境,使他们能够大胆的表达自己且寻找自己的未来。与此同时,他强调了学生一旦有设计的想法后,要立即将其转化为原型。原型的设计就意味着检查和理解制作的过程,是新的创造力的基础。

    马来西亚沙巴艺术学院院长、省级丝路学院合作单位代表杨忠勇作了题为《ZUST-SIA 未来合作发展规划》的报告。首先,他简单介绍了沙巴艺术学院的基本情况,谈及了ZUST-SIA丝路国际学院主要通过开展语言培训、技能培训、学历教育、教育文化交流等,为中国“走出去”企业及马来西亚当地市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实用型、技术型专业人才。其次,他认为ZUST-SIA未来的合作将注重三个方面:一是打造丝路艺术传播课程体系;二是要打响“丝路艺术学院”品牌;三是要构筑更大范围、更具影响力的多元学术共同体。

    德国柏林科技经济大学教授Hinz作了题为The Training Concept of Design Major的报告。她提出了“通用设计”概念,提倡适用于所有人、易于完成和实施、能应用于多元场景的设计,当然这也要求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问题。这种设计思维体现了一种创造性特点,即以新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德国柏林科技经济大学主创的设计方向与学习方向。德国柏林科技经济大学以U+D为logo,强调全球化、多元化发展。Hinz结合具体的设计,讨论了无障碍设计案例,指出无障碍设计面临老龄化与国际化两大困难,同时又强调它的设计不能局限于老年人,也要适应于年轻人,尤其是对一些患有疾病的年轻人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以色列专家Ziv Zeev Cohen作了题为Shifting future tools的报告。他分析了“工具”的问题,认为在工具的发展过程中,工具与媒介之间的关系、与使用者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将工具视为是我们身体的延伸,那么艺术家、设计师在使用工具时是具有自主性的。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艺术家与设计师失去了参与工具技术生产、创新的能力,因为工具常常由公司研发,带有明显的商品属性。针对这一语境,他提出了跨学科思维、关注流程、创造环境、更广泛地接触工具、加强外部能力等五个解决方法。

    会议最后,由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党委书记詹俊作闭幕总结发言。

    詹俊书记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圆满举办的重要意义,表达了对与会专家的诚挚感谢,同时也对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未来的发展与学科建设寄予殷切期望,鼓励学院教师全方位提升教学水平,为更好地培育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精神的设计人才而不懈探索。

    原文链接:多个国家参会,浙科院举办“新文科背景下当代艺术设计国际会议会议”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

    邮编:310023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BOB·体育综合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

    Copyright © 2022 BOB·体育综合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