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成立以来,BOB·体育综合理学院坚持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基,以高水平学科建设为纲,深入推动数学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探索“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多元融合”的数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成效显著。
明确培养定位 构建“德才并重”机制
理学院在数学学科建设中以党建为引领,聚焦红色价值塑造,将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引进高端人才、组建学科团队方面,把好政治关,建好服务链,构建“德才并重”的人才培养机制。
理学院强化价值塑造,将其融入“德育素养+基础知识+创新思维”创新型培养体系,把“学术规范的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报效祖国的追求”作为思政教育和科学素养教育的重点,纳入研究成果评价和综合考核评价中,创立“又红又专”和“德才并重”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为基础理论突破、关键技术应用基础创新作出贡献。
聚焦“两个面向”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原始创新能力不足、载体不强、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理学院积极构建促进研究生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的多元融合培养模式、搭建促进研究生能力提升的全方位保障体系。
理学院注重基础学科发展,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创新提出“面向社会需求、面向人才发展”的培养理念,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培养方案,根据学生兴趣与发展特征因材施教,强调“优化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鼓励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国际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实施“阶梯递进式”创新能力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提升创新思维。
立足区域经济特色 建立“四融合”机制
在数学类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探索中,理学院确立数信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标准和产业标准,立足区域经济特色,在专业设置方面构建理工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中外融合“四融合”机制,实现理与工、产与学、科与教、中与外融合。
理学院建立以数学素质和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数学为硬核心,信息、金融、大数据为多模块”的广适应、立体化课程体系,打造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普通班、国际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普通班、中法班)、统计与金融精算专业(留学生班)等中外融合与国际合作专业班,构建强基础、重应用、创卓越、多模块、多形态、国际化“六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三贯通”教学模式 提高育人成效
理学院提出“能力—素质嵌入”模式,赋能教学方法改革,实施课程与项目并行、教学与实践联动,课内课外结合,线上线下互动;推进集“讨论、实验、案例、课题研究”四种教学法于一体的综合教学法改革;融入合作单位的优质校企资源和实践教学理念,实现国内外、校内外、课内外“三贯通”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理学院通过构建“三贯通”新型实践教学模式,不断优化以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百校工程大数据应用创新基地为核心的国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通过校企共定培养目标、共担实践教学、共建育人基地,提升育人成效。
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理学院教学改革成果丰硕,实现教学平台和实践经验线上开放共享,逐渐在专业、学科、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优势。着眼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持“两个面向”培养理念、深化“四融合”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和“三贯通”实践教学模式,推进强基础、重应用、创卓越、多模块、多形态、国际化“六位一体”教学改革与实践,持续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4-10/08/nw.D110000gmrb_20241008_4-08.htm